————纪念吴敬梓逝世二百周年
一
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十八世纪中叶,无独有偶,产生了两位值得我们自豪的杰出的大作家。这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他们的不朽的作品,不只使我国优秀的文学传统获得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就是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们也应该居于最先进最光辉的行列。就产生的年代说,曹雪芹比俄罗斯的巨匠托尔斯泰要早一个世纪;吴敬梓比俄罗斯的讽刺家果戈理也早一个世纪,比契诃夫则早一个半世纪。这里我们将曹雪芹和托尔斯泰作比,将吴敬梓和果戈理、契诃夫作比,不仅因为他们笔下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历史面貌具有某些类似之处,也因为他们作品的气派或风格、思想与艺术的造诣,都是两相交辉、相互媲美的。
至于吴敬梓和曹雪芹呢,吴比曹要大二十多岁,但作品的写作年代几乎相同。他们都生当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以前一百年顷:几千年长期停滞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衰朽不堪的地步;同时清的势力侵入,经过几十年武力与政治的统治,政权逐渐巩固起来。本来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至此都转趋消沉。这可以说是古老中国封建主义统治最后的“回光返照”时期。在此时期,中国广大被压迫人民实际处在一种沉郁苦闷的境遇之中,中国社会的矛盾,是突出地表现在统治阶级阶层的内部。即是,统治阶级自相倾轧,剧烈分化,生活越趋腐烂,精神越趋崩溃,封建主义制度破绽百出,加速地走向穷途末路。曹雪芹和吴敬梓都出身于没落的统治阶级家庭,他们各以自己的切身感受,绘成充满诗情的巨幅图画:一个以两性婚姻问题为中心,反映了贵族统治阶级的罪恶和崩溃;一个则从“功名富贵”的问题着眼,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堕落和政治的黑暗与窳败。他们对现实的态度和所反映的社会层、生活面都有不同,但是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则同一范畴,同是给当时罪恶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和政权统治以无比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狙击。因此,他们都成为当时中国广大被压迫人民的代言人,他们的控诉,正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心声。近二百年来,他们的作品在读者中间广泛流传,深入人心,一直在直接、间接地教育着中国人